【若言去時去 是人則有咎
離去有去時 去時獨去故】
假使照你那說法,去時有去法,「若言去時去」,其實應該這麼說:「若言去
時有去法,是人則有咎。」這個人就有過錯了,「咎」就是過錯。「離去有去時」
,離開去法有去時。「去時獨去故」,二者相離,去時自己有了,這是不合道理的
,都是錯誤的概念,不詳細分析,你認為離開空間有時間。
空間是「存在」,時間是「相續」,沒有存在,怎麼會有相續?所以「離去有
去時」,是離開去法有去時。「去時獨去故」,那麼我們換句話說,如果離開去法
有去時,兩種去:一個去法去,一個去時去,那不可能的。你想想,空間和時間不
分,空間是時間的存在性,時間是空間的相續性。一個縱,一個橫,不可能「去」
有時間的「去」,空間的「去」,不合道理!我們還要了解一點,這上面說的法是
有為法,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。
我再將這一品的原則重提,你把握住了原則,就很容易懂。先從世間法講起,
世間法講空間、時間。大家都認為時間、空間有分別,其實沒有分別,時間就是空
間,空間就是時間。時間是空間的相續性,以時間相續才有空間。未來相續到現在
,現在相續到過去,稱為時間。空間是時間的存在性,時間的存在是因為空間,沒
有存在就沒有時間。
所以,過去未來現在相續,是空的,叫對待空。因為過去是現在未來形成的,
沒有現在未來就沒有過去。如果過去存在的話,應該沒有現在沒有未來,也有過去
,那是不可能的!
現在呢?也是空的,現在是對待過去未來而說。如果是有現在,沒有過去沒有
未來,也有現在。未來也是一樣,對待過去現在說未來,所以未來沒有,它是空的
。它不空,應該沒有過去沒有現在也有未來,這是對待空。
存在性也是空的,東西的存在必以因緣而生,既然以因緣而生,它的存在完全
是因緣,沒有法。既然是因緣而生,沒有自性,沒有法,所以它是空的。我們說法
的時候是假名,所以法是假名存在。過去未來現在──假名相續,假名就是空,空
才是假名。
古德根據這個原則發揮,說空的時候叫奪破,說假名的時候叫縱破。奪破就是
直接講空,縱破就是從假名開始著手,那個縱是縱容的「縱」,容許他、容許他那
麼說,再破他。
這去來品就是雙說這兩個空,對待空和因緣空。一個是說它假名相續,一個假
名存在。大家記住這個原則才能懂經文,所以你們看一切中論的註疏,他不外乎奪
破、縱破。
【若去時有去 則有二種去
一謂為去時 二謂去時去】
這個文字,他省掉字了,我們把它加起來,就容易懂了。「若去時有去」,應
該是若謂去時有去「法」,我們明白這一點就容易了解了。
去時──時間,去法──存在,都是空的,都是假名。如果去時有去法的話,
「則有二種去」,那就有兩種去了:「一謂為去時」,一個是去時,「二謂去時去
」,一個是去時的去法。這兩種去,你如果會錯了意,若去時有去,都作時間會,
你搞不通。看後邊的論文就知道了。
這首偈很容易懂,直接翻譯過來說,如果說去時有去法,那麼就有兩種去了,
那兩種去呢?一謂為去時,二謂去時去法。
【若有二去法 則有二去者
以離於去者 去法不可得】
所以第二首偈就明白了。「若有二去法」,去時和去法,兩種去法。如果說有
兩種去法,「則有二去者」,去時為一個去者,去法為一個去者。去者,拿世間法
講起來──代名詞,代表去時、去法兩個法。
「以離於去者,去法不可得。」去法就是去者,去者就是去法。假使有兩種去
法的話,那麼離開去者,去法就不可得了。
我再重複講一遍。「若去時有去」,他的文意是說「若去時有去法」,就有兩
種去:一個是去時,一個是去法。所以說一謂為去時,二謂去時去法。
第二首偈「若有二去法」,因為第一首偈講的有兩種去嘛!一個是去時,一個
是去時的去法。如果有兩種去法,「則有二去者」,去者是代名詞,代表去時和去
法。可是事實上,「以離於去者,去法不可得。」去者是代名詞,是去法的代名詞
,所以離開去者,去法不可得。
大家不要打妄想。佛說,諦聽!諦聽!善思念之。不可絲毫有妄想,你打妄想
,你聽不懂。
【若離於去者 去法不可得
以無去法故 何得有去者】
第三首偈「若離於去者」,去者是代名詞,代表去法。要是離開去者,去法不
可得,它不代表了,所以「去法不可得」。「以無去法故」,假使沒有去法,「何
得有去者」?去者是代表那個去法,沒有去法,那有去者代名詞呢?
說到這裏,他是把相續假、存在假,分為法和代名詞兩個東西。他說「以離於
去者」,離開代名詞,「去法不可得」,那個法就不可得了。
「以無去法故,何得有去者?」假使沒有去法,去者代表什麼呢?所以「何得
有去者」。這是說法和去者是一個。後邊他連續破,一個也不對,兩個也不對。
從奪破方面,我說去者空,去法也空──奪破了。為什麼去者空,去法也空呢
?我們現在知道,去者是代表去法的,所以去者就空。
去法怎麼空呢?法是因緣生,因緣生無自性故空,所以心經講,色即是空。既
然去法空,代表的那個去者自然也空,所以「何得有去者」。
你把握住這個原則就容易懂了,如果你總是「石頭掉進井裏邊,噗通!」不懂
!那就麻煩了。你不懂,我知道什麼原因,無量劫以來,你被妄想障住了,不能做
到諦聽諦聽!善思念之。
【去者則不去 不去者不去
離去不去者 無第三去者】
大家運用運用智慧,他這是從那邊說?去者是代名詞,代表兩個──一個時間
,一個空間。他這一段偈是在時間方面講,時間對待空──奪破。知道對待空,你
就可直接明瞭了。「去者則不去」,去者是已去,才叫去者。
已去是過去。按縱破講,去者已去,已經去了就不存在了,則不去。奪破講,
去者是過去,過去是現在未來形成,空的,所以「已去則不去」。
「不去者不去」,要是按縱破講,不去者是未去,未去者那個去還沒有發生則
不去。「離去不去者」,離開已去未去。「無第三去者」,這個第三去者是現在去
,若沒有過去沒有未來,就沒有現在。
我們拿奪破講,已去是空的。過去是對待現在未來講,如果沒有現在未來,就
沒有過去,所以就空。
「不去者不去」,不去者就是未來,未來不發生,當然也沒有去。因為現在對
未來過去而說,假立。如果離開去不去,離開過去,離開未來,沒有現在,所以他
說無第三去者。
我們拿實例講,現在空,因為對待過去未來才有現在,所以它沒有。說它是現
在,僅僅是個假名相。如果現在不空,沒有過去,沒有未來,應該還有現在。
或者有人說現在不空,因為什麼原因呢?它一半是過去,一半是未來。那麼也
空啊!一半是過去,沒有現在,一半是未來,還是沒有現在,現在還是空的。所以
你知道兩種空,可以說奪破。相續空──時間對待空,因緣空,那就是奪破。
容許他有過去現在未來,現在是假名,過去是假名,未來是假名,時間假名相
續。法假使有存在,就有十方──上、下、東、西、南、北、四維。既然十方所造
成,法沒有自性,沒有自性,法就空。所以我們說法存在,也是假名。
所以他說離開過去,離開未來,沒有第三者,沒有第三去者。換句話說,離開
過去,離開未來,沒有現在。
因為大家接觸的教育,長時間把你薰習壞了!如果說時間、空間你都懂;我告
訴你們,離開時間沒有空間,離開空間沒有時間,你不相信,世間法都迷惑,何況
佛法呢!
時間離開空間不存在,空間不存在,還有時間嗎?空間離開時間不相續,不相
續還有空間嗎?相續就是時間,空間相續一秒鐘,有它的存在。相續千萬億分之一
秒還是有它的存在。一點不相續,沒有存在。時間也是一樣,有它存在,它才相續
。存在再小,還有相續。根本不存在,就沒有相續。
可是大家無量劫以來,習氣太重,不懂!我說時間的相續是因為空間的存在,
空間的存在是因為時間的相續,有沒有聽不懂的?善思惟。諦聽諦聽!無量劫來,
你們都被妄想障住。
【若言去者去 云何有此義
若離於去法 去者不可得】
「若言去者去,云何有此義?」去者去,沒這個事實,因為去者是代表去法的
,所以他下邊就講「若離於去法,去者不可得。」去者僅僅是個代名詞嘛!去法沒
有的話,代表什麼呢?所以說「若離於去法,去者不可得。」
大家就可以聯想到了,「若言去者去」,去者是代名詞。「云何有此義」,沒
有這個道理。「義」就是道理。「若離於去法」,因為離開去法,去者沒有代表了
,所以去者則不可得。
中論之所以難懂,是你把論文會錯。要是分析清楚,就容易懂了。為了使大家
了解,我再把它連貫連貫,大家看回來。「若去時有去」,應該是若去時有去法,
這不是兩種去嗎?「則有二種去」:一謂為去時,二謂去時去法,就是這兩種去。
「若有二去法」,若有兩種去法。「則有二去者」,去者代表去法的。前面說
一個時間去,一個空間去。去者是代表這兩個。「以離於去者,去法不可得。」去
者代表去法嘛!所以離開去者,去法不可得。
你要是聽懂,趕緊筆記記下來,你再看第二遍的時候,看你的筆記就容易了解
了。因為腦筋有一種閃爍作用,突然間懂了,再過一會兒又似乎不懂了,所以趕緊
記下來,就有這個好處。仔細聽,如貓捕鼠,不可放鬆。
第三首偈,因為他後邊半偈是講「以離於去者,去法不可得。」所以他一開頭
接著上面來。「若離於去者,去法不可得。」重複上面後半偈。「以無去法故,何
得有去者。」去者是代表去法,沒有去法怎麼會有去者!
下面另起一段了,另外一個意思。這個講時間方面──對待空。「去者則不去
」,去者就是已去,過去。過去則不去,過去了嘛!這是縱破。「不去者不去」,
不去者是未來,未來怎麼會去呢?所以都不去。「離去不去者」,離過去和未來,
「無第三去者」,這個第三去者,就是現在。
大家的觀念裏面,有過去未來現在,其實都是假名相續,所以離開過去未來,
沒有現在。因為現在是過去未來形成的,所以現在空。如果現在不空,沒有過去沒
有未來,應該還有現在。
有人說「現在」一半是過去,一半是未來。好!容許你有這個講法,現在一半
是過去,沒有現在;一半是未來,還是沒有現在,還是空的,這是縱破的說法。
「若言去者去,云何有此義?」因為去者,僅僅是代表「去法」的空頭銜。比
如講你叫張三,張三是你的代名詞,沒有你怎麼會有張三?所以說「若離於去法,
去者不可得。」
大家從無量劫來,害在錯誤的觀念上。你執著過去現在未來實在,十方世界微
塵也實在。其實過去未來現在是空的,十方微塵也是空的,一個對待空,一個是因
緣空。
這個空,佛法叫第一義諦。它怎麼空呢?過去未來現在假名相續,十方世界微
塵假名存在,叫緣起空,佛法名為世俗諦。
大家要知道,沒有時間、空間,都是假名,時間空間都是空的,時間空間都是
因緣生,所以是假名。既然是因緣生,所以它性空。
「若言去者去,云何有此義?若離於去法,去者不可得。」這是說去者就是去
法,要是說去者有去,那麼去法也要有去,就有兩種去了。你說去者去,怎麼會有
這個道理呢?因為離開去法,去者不可得。所以我們就知道,去者是去法的代名詞
。逐漸逐漸我們可以知道,他這段文的意思了。
去時是空的──對待空。去時有三種,過去、未來、現在。過去是已去,未來
是未去,現在是去時。可是過去對待現在未來才有過去,所以過去空;現在對待過
去未來才有現在,所以現在也空;未來是對待過去現在,所以未來也空。時間──
三世都空,這是對待空,過去未來現在──假名,假名相續。
他說去法,那個「法」也是空的。法是因緣所生,我們稱為因緣空,所以法也
是假名,假名存在。把握住這個要點,就懂這一品了。為了使大家了解,我們再把
它重複一遍。
「已去無有去,未去亦無去,離已去未去,去時亦無去。」他這應該講,已去
無有去法,他省掉那個「法」。未去也無去法,離開已去未去,去時也無去法。我
們知道,法是因緣生,因緣空。已去、未去、去時──對待空,都是假名。
別人就問了,「動處則有去」,動的時候則有去。動處則有去,是講那個去法
,這個法一動,就有去了。「此中有去時」,有去時是現在。「非已去未去」,不
是已去未去。非已去,非過去已去,非未來未去。「是故去時去」,現在有去。外
人說現在有去──現在有去法。
古德有兩種破法,說它空是奪破。我們用奪破,破他這一偈。「此中有去時」
,現在去,奪破──現在空,法也空,所以沒有。古德又有縱破,那是從假名破。
現在是假名,三時假名,假名相續。法是假名存在,就可以破了。所以他下面就講
「云何於去時,而當有去法?」於去時怎麼會有去法呢?我們看下文就知道上文「
動處則有去」,就是有去法,他省掉一個「法」字。
「云何於去時,而當有去法,若離於去法,去時不可得。」離開去法,什麼去
呢?所以去時,現在不可得。
「若言去時去,是人則有咎。」若言去時去,這個人就有過錯了。「離去有去
時」,離開去法,另有去時。「去時獨去故」,那麼離開去法有去時,那個「去時
」,可以自己去,實在不可能,因為「法」才知道有去時嘛!
下面這首偈頌,更明白了。他是說時間、空間兩個東西。「若去時有去」,應
該是「若去時有去法」。「則有二種去」,那兩種去呢?一謂為去時,時間;二謂
去時去,去時去法。「若有二去法」,如果有兩種去的話。「則有二去者,以離於
去者,去法不可得。」可是事實上,去者是代表去法的,所以離開去者,去法不可
得。「若離於去者,去法不可得。」如果說去法不可得,因為去法才有去者,「以
無去法故,何得有去者?」沒有去法,去者代表什麼呢?
下面一首偈,「去者則不去,不去者不去。」去者是已去,不去者是未去。如
果縱破的話,「去者則不去」,去者是已去了,所以它不去。「不去者不去」,還
沒有發生,所以它也不去。「離去不去者,無第三去者」,沒有第三,第三就是現
在。離開過去未來,沒有現在。
「若言去者去,云何有此義?若離於去法,去者不可得。」所以愈看愈明白了。去
者是代表去法的,離開去法,沒有去者可得嘛!看下一首偈更明白:
【若去者有去 則有二種去
一謂去者去 二謂去法去】
若去者有去,如果說去者有去的話,「則有二種去」,就有兩種去。「一謂去
者去」,一個是去者──一個是去者去。「二謂去法去」,第二個是去法去。
你們的腦筋要深入,不可打妄想。因為他講的道理很微細,稍一馬虎,就不清
楚。
【若謂去者去 是人則有咎
離去有去者 說去者有去】
「若謂去者去,是人則有咎。」「咎」是過錯。如果說去者可以去的話,這個
人他有過錯。「離去有去者」,那是說明離開去法有去者,那麼才說「去者有去」
。
【已去中無發 未去中無發
去時中無發 何處當有發】
「已去中無發」,發是動機,動是現象。「發」是那個動機,「動」是它的行
動,就是現象。沒有發,就沒有動。
已去是過去,過去不可得,怎麼會有發?如果奪破,過去空不會有發。「未去
中無發」,未去是未來,未來也空,所以無發。
已去未去假名相續,假名無實,所以過去也無發,未來也無發。「去時中無發
」,已去、未去、去時是說時間。去時就是現在,現在也無發,沒有「動」這個法
。
「發」有生義。我們應該說,過去沒有生,沒有發生,未來也沒有發生,現在
也沒有發生,何時當有發生?
【未發無去時 亦無有已去
是二應有發 未去何有發
無去無未去 亦復無去時
一切無有發 何故而分別】
「未發無去時」,既然沒有發,所以就沒有去時。因為這是從上面的偈頌來的
。上面外人不是說「去時中有發」,他說去時中也無發。「未發無去時,亦無有已
去。」沒有動的發生,沒有現在也沒有過去。「是二應有發」,去時是現在,應該
有動發生;過去應該有動發生過,所以這兩種情形,應該有發。「未去何有發」,
未來沒有發生,怎麼有發呢?
「無去無未去,亦復無去時。」沒有已去,也沒有未去。就是講沒有過去,也
沒有未來。「亦復無去時」,也沒有現在,三時皆空,這是怎麼破啊?奪破。因為
已去過去是假名,未來也是假名,現在也是假名。由於假名,才從未來相續到現在
,現在相續到過去。假名無實,換句話說,空的。這種破是什麼破法?縱破。
這個奪破、縱破,是吉藏大師發明的。吉藏大師說「三時假名相續」。你如果
得不到要點,就被去時去、已去、未去、去時,搞糊塗了!
「無去無未去,亦復無去時。」這是說時間。沒有已去的過去,沒有未去的未
來,也沒有去時的現在,因為過去現在未來都空。這個說法──奪破。另一個說法
,過去是假名,未來是假名,現在也是假名,叫縱破。
「一切無有發,何故而分別?」一切無有發,一切諸法因緣生嘛!所以一切法
沒有,空的──奪破。一切諸法因緣生,都是假名──縱破。
【去者則不住 不去者不住
離去不去者 何有第三住】
這個地方,我們知道,他這一品觀什麼呢?觀有為法。有為法有三相:生相、
住相、滅相,以上都說過。無為法沒有,無為法對有為法而假立,無為法要是有的
話,那成有為了。
因為外人又問:沒有已去、未去、去時,這個法應該有住。可是我們知道法沒
有住,法因緣生沒有住,因緣生是空的,因緣生無自性就空,所以法沒有住。說有
法,是假名,有為法也是假名。
「發」有生義,都是說有為法。到這兒就說出生、住、滅三相來了。生住滅,
簡單說,我們說生滅法,生滅法都是有為法。
「去者則不住」,已去沒有法住,「不去者不住」,未去也沒有法住。我們換
句話說,過去沒有法存在,未來也沒有法存在。
「離去不去者」,離開已去和未去,「何有第三住?」也沒有現在,現在也沒
有法住。因為現在是過去未來形成的。既然過去沒有法住,未來沒有法住,當然現
在也沒有法住。
【去者若當住 云何有此義
若當離於去 去者不可得】
「去者若當住,云何有此義?」怎麼會有這個道理?「若當離於去,去者不可
得。」我們知道,去者是去法的代表,如果去者住的話,離開去法去者可以住,怎
麼有這個道理呢?「若當離於去」,離開去法,「去者不可得」,去者代表去法的
,去者不可得,當然去者沒有住了。
我們不知道,當時有人問或沒人問,或者他自己論述,自己說。他說,去者住
,沒這個道理。如果去者單獨可以住,去法不住,沒有這個道理。因為離開去法,
去者不可得嘛!大家都聽明白了沒有?你要是明白的話,我們就講快一點,因為中
論號稱五百偈,事實上有四百多偈。講得太慢,拖的時間太久。
【去未去無住 去時亦無住
所有行止法 皆同於去義】
「去未去無住」,我們把他的字數補齊了,就是這個意思:去是已去,過去,
未去是未來,住是法住。過去、未來沒有法住,所以他說「去未去無住」。「去時
亦無住」,去時是現在,現在也沒有法住。
「所有行止法,皆同於去義。」「行」,修行,所有修行法。止就是無所住。
佛教須菩提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就是止。行止法,引申涵義,我們講一講:行是
觀,止是止,就是止觀法門。
拿念佛法門講,行就是不亂,就是那個觀;止就是一心,就是一心不亂。再引
申涵義講,行是慧,止是定,定慧等持。再深一點講,行是照,止是寂,照而寂,
寂而照,那是佛了。行是報化身,止是法身,不過他論文的意思,沒講那麼深。所
以行止法,就是修行無所住這個法。
「皆同於去義」,去義是什麼呢?去的時間性,空的。已去、未去、去時皆空
。去的空間性,也是空的。已去之法空,未去之法空,去時之法也空,這是一乘。
法為什麼空?如果說它因緣生無自性,藉無自性知道空,這是大乘間接說法。大乘
是菩薩乘,一乘是佛乘。以下就破法是因緣生,沒有代表者,法也空。
【去法即去者 是事則不然
去法異去者 是事亦不然】
「去法即去者」,你要是說去法就是去者,「是事則不然」,為什麼原因?落
入有法。去法空,去者自然也空,你如果說去法就是去者,等於你說空就是空,那
不成道理,所以他說「是事則不然」,這個破法是奪破。去法是假名,去者也是假
名,這是縱破。
「去法異去者,是事亦不然。」如果說去法和去者是兩個東西,也不然。誰知
道是什麼道理?有沒有知道的?如果去法和去者有差異,換句話說,去法也存在,
去者也存在──落入有法。
我們就知道了,去法空,去者也空,怎麼會有差異存在?這是奪破。去法是假
名,去者也是假名,怎麼會有差異?這叫縱破,所以「是事亦不然」。
大家有問題可以問。
問:前面「去者則不住,不去者不住;離去不去者,何有第三住?」這一偈請
師父再解釋一遍。
答:「去者則不住」,去者是已去。換句話說,就是過去。過去沒有法住,所
以他說「去者則不住」。因為過去是空的,時間空,法也是空的,所以則不住,沒
有法住。
「不去者不住」,不去是未來,未來是對待空,也沒有法住。因為法也是因緣
空,則不住,沒有法住。「離去不去者」,離開過去離開未來,過去沒有法住,未
來沒有法住。「何有第三住」,第三住是第三個時間住,就是現在。現在也沒有法
住,因為現在是過去未來形成的,沒有現在,也沒有法,你怎麼說現在有法住呢?
【若謂於去法 即為是去者
作者及作業 是事則為一】
這需要從上一首偈開始看起,上一首偈頌:「去法即去者,是事則不然,去法
異去者,是事亦不然。」什麼原因呢?為什麼去法就是去者也不對?去法不是去者
也不對?
大家看看自己能看出來看不出來?有誰知道?「去法即去者,是事則不然。」
這墮於有法,「去法異去者」,還是墮於有法,一切法畢竟空,所以他錯。
「若謂於去法,即為是去者,作者及作業,是事則為一。」墮入有法。如果你
說於去法就是去者,去者是人,去法是業,人是造業者,法是所造的業。那麼說它
是一個的話,「作者及作業,是事則為一」,就變成一個了。
一個有什麼不對的呢?人造了惡業下地獄,造了善業升天堂。如果它是一個的
話,人就是業,那應該人造惡業也下地獄,人不造惡業也下地獄,人不造善業也應
該升天堂,人不念佛也得往生,所以說這個事情是不對的。
這和上面的那首偈同樣的錯。上面那首偈是奪破,此偈是怎麼破呢?此偈縱破
,角度不同。上面那首偈說空是去法空,去者也空。你墮有法,都不對,奪破。這
首偈呢?順著你的意思──法假,這是縱破。
【若謂於去法 有異於去者
離去者有去 離去有去者】
「若謂於去法,有異於去者。」去法和去者差別,也不對,還是墮有法。要是
去法和去者有差別性,那麼就是「離去者有去」。這裏節省一個字了,應該說離去
者有去「法」。「離去有去者」,應該說離去法有去者,它有差別性,還是墮有法
。
諸法要是有的話,不對。要是有的話,法既然有了,你造惡業也有罪,不造惡
業還有罪,它有嘛!你造善業升天堂,不造善業也升天堂,所以不對。
【去去者是二 若一異法成
二門俱不成 云何當有成】
這首偈是說去法、去者是一也不對,是二也不對。去法去者假使是二的話,若
一或者是異,異是差異,假使說這個法成功的話,「二門俱不成」,這些都不成立
。不成立的原因是什麼呢?墮於有法。如果墮有法,法決定有,你念佛得往生,不
念佛也得往生,那就不對了。
「云何當有成」,沒有法成。「云何當有成」,就是說一切法畢竟空,怎麼會
有呢?因為諸法因緣生,空才能容納因緣,假使有法,不能容納因緣了。好比白紙
才能寫黑字,黑紙不能寫黑字了。
一切法空才有六道輪迴,地獄空,造殺業下地獄,不造殺業不下地獄,地獄是
空的。餓鬼,犯偷盜下餓鬼道,不犯不下。愚癡,愚癡業造成畜生道,沒有愚癡業
就不下畜生道,因為它空的嘛!六道皆是這個樣。六道本空,我們認為六道有,那
是迷惑。所以永嘉說:「迷時分明有六道,覺後空空無大千。」
往生西方也是空的,念佛就得往生,不念佛不得往生。如果往生定有的,你念
佛也往生,不念佛也往生,沒這個道理。你作生意高興不高興也是空的,賺了錢你
高興,不賺錢就不高興,高興也是空的。如果定有的話,你賺錢也高興,不賺錢也
高興,沒那回事!
【因去知去者 不能用是去
先無有去法 故無去者去】
「因去知去者,不能用是去。」因為去法,知道有去者。這「去」是去法,因
為去法才知道去者,因為去者代表去法了嘛!「不能用是去」,去者不能單獨去。
去就是去者去,因為有去法才稱為去者嘛!所以不能夠說去者去。
「先無有去法,故無去者去。」去者代表去法的,如果先沒有去法,就沒有去
者去了。所以「不能用是去」,不能有去者去這句話,這是說去法去者相因相待,
不能分開。
仔細看,他的偈頌有連貫性,上一偈說,去法去者是二是一,都不對。這個偈
頌說,因為去法才知道去者,所以不能用去者去。因為沒有去法,就沒有去者了嘛
!
大家深入腦筋,心要清淨,不要被他搞糊塗了。你現在心不能絲毫打妄想,有
人正打妄想,你聽不懂。你一打妄想,有目不見,有耳不聞。耳聞叫聰,目見叫明
,一打妄想,沒有聰明,沒有聰明,沒有智慧。所以大家聽的時候,心要定於一,
一心不亂,才能明白。
【因去知去者 不能用異去
於一去者中 不得二去故】
「因去知去者」,和上面一樣,因為去法知道去者。「不能用異去」,也不能
用差異的去。上面「不能用是去」,他的意思含有去法、去者是一不可能。這首偈
看它意思,有差異也不可能。如果差異的話,「於一去者中,不得二去故。」「去
」是去法去,去者就是去法。說起來是一個去者不能有兩個去,不能有去法去、去
者去。
是一是二都不成,還是那個意思。這個含有兩種破,用空破他叫奪破,用假破
他叫縱破。最後兩首偈,這兩首偈縱破奪破都有。
【決定有去者 不能用三去
不決定去者 亦不用三去
去法定不定 去者不用三
是故去去者 所去處皆無】
「決定有去者,不能用三去,不決定去者,亦不用三去。」假使決定有去者,
是決定有,不能用三去。「三去」是已去、未去、去時,就是過去、未來、現在。
決定有去者,去者決定有了,決定有不生,不會再生。既然不生,沒有從未來到現
在。
我們的觀念,從未來到現在叫生,也叫來。既然沒有從未來到現在,不生,也
沒有從現在到過去。我們的觀念裏,從現在到過去叫滅,也叫去。如果你知道一切
法空,「空」無來也無去,那是佛的法身;有來有去──業報身。
所以金剛經說:如來者,無來無去。如果把「如來者,無來無去」,這句話用
在此地,用到中論來講,那句話是奪破。
法身,我們大家都有,你不知道。大家認為你「生」,無量劫以來生生死死,
生死不斷,是不是?生死是業報身,這個業報身生死,有那個不斷才有生死,如果
斷了的話,沒有生死。生死不斷,任何人都有不斷吧!無量劫以來,無量劫以後,
都生死不斷,那個不斷是你的法身。怎麼知道呢?那個不斷,不生也不死,不來也
不去。大家都有,那就是你的「如來藏性」。
如果你學佛,知道什麼是「假」,就會到「不斷」了。你會到不斷,久久地會
,就得涅槃。中論說,若知世俗諦,則知第一義。不斷就是第一義諦,入第一義即
便得涅槃。
你深深體會,如果你能從生死體會到不斷,逐漸可見到生死邊緣。這還沒證,
還在信解地步,不了生死,久久體會就證了。生死邊緣見到,不了生死。好比井裏
有水,不解渴。用方便,繩子罐子打上來,就解渴了。所以有人問菩薩:「有沒有
人見到生死邊緣,不了生死的?」菩薩說,有。因為什麼呢?其力未充,修行不到
時候,所以要加緊念佛。
所以說決定有去者,不能用三去──過去、未來、現在,因為它定性有嘛!「
不決定去者,亦不用三去。」不決定是空,定性空。定性有是凡夫,定性空是小乘
。
「不決定去者」,如果去者空,「亦不用三去」。我們已經知道,三去是過去
、未來、現在,從未來到現在是生,空了怎麼會生?空自然不能從未來到現在。從
現在到過去叫滅,空也不能滅,所以你說空是有,不對;你說空沒有,也不對。
為什麼說空是有也不對,說空是無也不對?因為有就是無,無就是有,只怪你
迷惑不知。心經不是說過了嗎?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比如外面的虛空,是有或是
無?你如果說有,不對;說無,也不對。虛空無形無相,當然不是有;虛空橫遍豎
窮,橫遍十方,當然不是無。
再舉個例子,好比海裏的大海水,海水有沒有?水性濕,濕性不可見,既然不
可見,就是無了。水性不可見,起萬重浪,萬重浪可見就是有,那就是心經說的空
即是色。萬重浪它是有,說有也不對,萬重浪都是水嘛!水性不可見就是空的,心
經說色即是空。
他這首偈「決定有去者,不能用三去。」決定有不對。「不決定去者,亦不用
三去。」決定無也不對,就是講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
這首偈,縱破。從假相方面破。體會它,怎麼體會呢?真如隨緣成萬法,萬法
無性是真如。這麼會叫「會法性」,會到法性就是佛的法身,佛的法身叫法性身嘛
!你如果單獨會到有,取有相;單獨會到無,取無相,都不對!金剛經說,凡所有
相皆是虛妄嘛!下面那首偈,前半偈縱破,最後半偈奪破。
「去法定不定,去者不用三。是故去去者,所去處皆無。」前面他講去者,去
者是代表去法的。現在講去法,去法定不定,也不用三去──未來、現在、過去。
它的道理和去者是一樣的,去法定有,則沒有過去、未來、現在,定有了嘛!定「
有」不能從未來到現在,也不能從現在到過去。定「不有」就是空,空也不能從未
來到現在,也不能從現在到過去,所以「去者不用三」。
到這兒為止,都是縱破。前面講去者、去法是法;後面講的「不用三」,是未
來過去現在,是時間,都是空的。法方面,我們習慣用因緣空。法有大有小,大叫
世界,小叫微塵,都是空的。世界是因緣生的,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。」它
如果不空的話,不必等因緣生了。
比如說你,你沒有啊!你是空的,你怎麼空呢?你是細胞因緣生的。如果你不
空,沒有細胞你是誰?誰是你啊?你說你有也不對,你空也不對。如果你空,父母
怎麼能生你?父母生你,沒有你怎麼能生你?好比雞蛋裏頭沒有小鴨的成份,怎麼
能生出小鴨來?所以空不對。
有也不對。父母沒生你的時候,你在那裏?你說我在天邊,那既然有你了,何
必再生你?什麼道理呢?你性本空,無性。無性隨緣則有生,生隨緣而有,沒有自
性還是空。
佛親身證到,隨緣無性空,佛親證到法身;無性隨緣有,佛證到是報化身。如
此覺悟的叫覺,所以佛是無上覺。我們大家不覺悟,落入六道。唉!實在說起來,
我們可憐愍!本無六道,我們虛妄受六道報,本無生死,虛妄受生死罪。
怎麼沒有生死呢?無性隨緣有,無性就無生無死,隨緣有就是生死。所以無性
隨緣有,無生無死就是生死。生死既然是隨緣有的,隨緣無性空,隨緣無性空,生
死即無生死。
我們大家本來就這樣,可惜不知道,虛妄造業,虛妄受報。若佛不說法,我們
怎麼知道!
所以在法的方面,我們多用因緣空,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。」在時間方
面,我們多用對待空。沒有時間,沒有過去,沒有未來,沒有現在,叫三世平等。
怎麼沒有過去呢?過去是現在未來的因緣形成的,沒有現在,沒有未來,怎麼
形成過去呢?現在是過去未來形成的,沒有過去,沒有未來,怎麼形成現在?未來
是過去現在形成的,沒有過去,沒有現在,怎麼形成未來?
既然這麼說起來,過去是現在未來形成的,你為什麼不叫過去是現在?不叫過
去是未來?現在是過去未來形成,你怎麼不叫現在是過去?不叫現在是未來呢?未
來沒有,是過去現在形成的。既然是過去現在形成,應該將未來叫過去,所以時間
對待空。
兩種空,中論「吉藏大師」說的是奪破。空既然是有,僅是假名。比如講堂空
,講堂是鋼筋、水泥蓋成的。如果講堂不空,沒有鋼筋,沒有水泥,還有講堂,所
以講堂空。講堂是空的,你怎麼看見有講堂呢?那是假相。這個相是唯心所現,你
造業是唯心所造。講起來,還是唯是一心。中論不外乎用這兩種破法。最後半偈奪
破。
「是故去去者,所去處皆無」──奪破。「是故」是所以,「去」是去法,應
該這麼寫「是故去法去者」,都是空的。「所去處皆無」,都沒有。
因為一切法空,才萬法繁興。一切法定有的話,萬法就沒有了。萬法繁興就是
一切法空,正因為一切法空,才萬法繁興。萬法繁興畢竟空,華嚴稱為海印三昧;
畢竟空萬法繁興,華嚴稱為華嚴三昧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