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有王母娘娘嗎?西王母亦稱王母娘娘,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。一些學者研究認為,王母娘娘在歷史上確有其人。據實地考察發現,距今3000至5000多年前,存在過一個牧業國度 西王母國,其疆域包括今天青藏高原崑崙、祁連兩大山脈相夾的廣闊地帶,青海湖環湖草原、柴達木盆地是其最為富庶的中心區域。西王母古國當時的“國都”在今青海天峻縣一帶。

  據甘肅省文聯主席程士榮介紹,西王母神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關於王母娘娘的記載有很多,晚唐詩人李商隱在遊涇川時曾在詩中寫道:“瑤池阿母倚窗開,黃竹歌聲動地哀,八駿日行三萬里,穆王何事不重來。”西王母和周穆王的會見,據專家研究認為,這是西部民族和東部中原民族和睦相處的寫照。《漢武帝故事》中也有關於西王母的描述:“修短得中,天姿掩藹,容顏絕世”,她將三千年才結一次的仙桃贈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,表現了她愛的深沉癡心。

  被神話了的王母娘娘,按理說,不該有什麼男女情慾,但是人們既把她神化,又要將她世俗化,把她與玉帝聯繫在一塊,還讓他們生了七個女兒,名為“七仙女”,其中最小的女兒私自下凡嫁給了窮莊稼漢董永。《嫦娥奔月》也是流傳甚廣描寫王母娘娘的故事之一;《西遊記》中第七回描寫王母娘娘在瑤池舉辦的“蟠桃會”,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。

  一直致力於西王母文化研究工作的涇川縣政協副主席劉映祺認為,西王母古部族存在的時代,從最早的神話傳說來看,大致在“五帝”時代。然而,五帝時代因為是傳說時代,各部族的疆界不明,無據可資。

  據《海內西經》記載,崑崙山是西王母所居。崑崙山脈位於今新疆、西藏、青海境內。然而中原民族知世有崑崙,實是戰國之後的西部地理概念,說西王母居崑崙,不及旁論,僅一理便可明暸是後人所指的地方。因為西王母是漢民族廣泛崇敬的先人而今崑崙山下是少數民族地域 少數民族中並不見對西王母有特別崇拜心理。這說明西王母並非是當地少數民族的先人,亦說明古西王母部族很早就融入了中原民族,今已不獨存在,否則西王母傳說就不會存在于漢文化中,而是應存在於今崑崙山下的少數民族文化中。

  崑崙有西王母是中國西部地域擴大之後,西王母作為中國西方的神靈,按其居西的方位,在中國西部萬山之最的崑崙山應有其廟堂。此情即如西王母在中國東部的泰山亦有廟堂一理,是西王母文化傳播的結果,按照上言所確定的中國西部界線,以及前文對西王母古部族的歸屬,作為古戎族的祖先來研究,西王母古部族的生息地只能在涇、渭、洛三河中上游地域,其祖廟也應在這一地域。

  從涇川回山王母宮遺存的建築內容資料來看,不似其他地方一廟、一池這樣簡單的遺存,而是一處專門的、完整的關於西王母的聖地。

  涇川回山王母宮無論從所處的古西部地理位置、遺存及多種古籍的記載、當地民俗信仰都與西王母息息相關,確認為是古西王母部族生息之地的祖廟所在。由於戰國時期後,涇川回山周圍的廣大地域已成為中國內地,再言是西部外域,已與當時歷史不符,且失去了神靈的無限神秘感,加之西王母古部族早已不存在,所以,戰國之後的文人在整理關於西王母的神話傳說時記在了崑崙山,實為西王母文化西移的結果。

  將西王母、瑤池、玉山等問題放在西周時代來考察,就會有新的發現。西周時期,周朝西方邊疆沒有越過隴山(今六盤山、關山),《左傳‧昭公九年》的一段記載很能說明問題:“我自夏以后稷、魏、駘、芮、岐、畢,吾西土也。”《史記‧周本記》記載:“明年,伐密須。”又“共王王遊于上,密康公從”。“一年,共王滅密。”密須是今靈台縣境內的一個由戎族人建立的小邦國,後被周人征服。這幾個例子說明西周西疆在今扶風至靈台一線,周穆王西徵不會距離此地太遠。

  《古今圖書集成》平涼府古蹟考記:“回中山,在州西三裡,脈自崑崙來,上有王母宮,下臨涇水,一名宮山。周穆王、漢武帝嘗至此。”

 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 回中山名聞天下 與回中古道有著密切關係,是漢唐“絲綢之路”上的一座名山。據《史記‧匈奴列傳》記載回中宮是秦漢帝王的行宮,漢代回中宮在今涇川縣回中山。

  由於回中宮位於回中道上,秦漢封建統治者對此十分關注。多次巡幸至此。由此看來,西王母與周穆王、漢武帝約會的故事並非純屬虛構,而是在一定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推斷演繹出來的。

  有關西王母與回中山更早的文獻資料記載我們已經很難覓到,可以肯定,最晚到了唐代,人們便認定涇川縣回中山是西王母故地。唐代後期,涇川回中山已經有了專門祭祀西王母的殿堂,也有了“王母宮”這個名稱。

  古國雖已消失在歷史的漫漫塵煙裡,然而仍為後人留下了它曾經存在的蛛絲馬跡。天峻縣西南20公里 處,一座獨立的小山西側有一口深十幾米的山洞。據學者考證,這是5000多年前西王母古國女首領的居所,已命名為西王母石室。石室內有千姿百態的岩畫和過往僧道題寫的經文、繪畫。石室對面曾建有西王母寺,已經坍塌為平地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掘出土了有“長樂未央”“常樂萬億”銘文的漢瓦當等珍貴文物,說明西王母寺遺址當屬漢代,從而證明早在漢代人們已公認此石室與西王母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。

  西王母的神話故事歷經了兩次演化。漢代是西王母神話傳說演化的第一個階段。這個時期,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(又稱崑崙山)的石洞中,是一個人面獸身的怪物形象,另外,山上有長著牛角、滿身豹紋、聲音如犬吠的怪獸狡,還有長著紅色羽毛、喜好食魚的三青鳥。

  魏晉南北朝時期,是西王母神話傳說演化的第二個階段。此時,人們把西王母神話傳說和周穆王西徵、漢武帝西巡的歷史事實聯繫起來,西王母形象人格化、神化傳說故事化,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瑤池相會的故事廣為流傳,影響很大。神話傳說的西王母形象是逐漸完善起來的,並且與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在《山海經》中,她是一個穴居善嘯、似人非人、似獸非獸的怪物。在《穆天子傳》中,變成了一個雍容平和、能唱歌謠、熟諳世情的婦人。在《漢武帝故事》中,又變成了一個年約三十、容貌絕世的女神。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,多有對西王母的描繪,稱她是“瑤池金母”,開種蟠桃,三千年一成熟,每逢蟠桃成熟,西王母大開壽宴,諸仙前來為她上壽,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五回即有精彩描
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楚茜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